Menu

首頁 / 最新消息 / Micro LED大尺寸顯示量產倒數 巨量移轉技術突破成本關卡

Micro LED大尺寸顯示量產倒數 巨量移轉技術突破成本關卡

 

發佈日期:2019-05-23

新聞類型:

 

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逐漸克服良率瓶頸,轉移成本將突破傳統製程的成本關卡,業界預期,電競監視器、車載顯示器等將可望成為Micro LED下一波竄起的應用商機。

 

Micro LED顯示技術從2019年起將邁入量產初期,各類終端應用商品化呈現百花齊放,繼Sony、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先後推出大尺寸Micro/ Mini LED顯示器亮相後,台系大尺寸Micro LED顯示器也可望在2019年第4季進入試量產。

 

儘管Sony作為全球第一個發表Micro LED大型顯示螢幕的廠商,但產品價格昂貴,在產品發表2年後,目前客戶從下訂到交貨仍需等待3個月,百吋價格也上看新台幣1,500萬元左右,而三星預計6月發表全球第一台家用Micro LED電視,雖然尚未正式公布售價,但市場推估,75 吋Micro LED電視要價可能將超過上萬美元。

 

業界指出,隨著LED封裝技術改良,近來LED元件朝向微小化尺寸靠攏,應用在小間距顯示器市場的高階規格已可達到近似於Mini LED水準,甚至出現市場重疊的現象,過去Mini LED與Micro LED顯示技術的差異通常以晶粒尺寸100 um為分界,但除了尺寸之外,為了符合巨量轉移的製程,Micro LED晶粒需要剝除藍寶石基板,再轉移PCB、玻璃等基板材料上,也成為Mini LED與Micro LED的製程差異,因而Mini LED被視為技術難度較低的過度型技術。

 

工研院電光所所長吳志毅表示,Mini LED技術的過渡期將有多長,目前業界仍沒有共識,但關鍵在於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與良率能否符合成本要求,儘管過去有不少業者聲稱已經完成巨量轉移的技術,但耗費時間與生產成本過高,甚至比採用傳統單顆LED逐一置放的成本還要高,根本不符合規模量產的經濟效益。

 

吳志毅透露,近期工研院與聚積、錼創等廠商技術合作的Micro LED技術已經突破生產成本的瓶頸,在相同良率下,透過巨量轉移技術將可取得優於傳統製程的生產效益,一小時內的巨量轉移顆數可達到上萬顆水準,並預計在第4季進入試量產階段後,將交由聚積進一步擴大量產,這也意味未來進入量產後,將可符合廠商生產成本的目標,2020年將可望放大出貨。

 

業界認為,大尺寸Micro LED顯示器將是第一波具有量產規模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,尤其是室內商用顯示器的價格較高,將有機會切入高階及特殊利基市場,未來在量產技術漸趨成熟後,Micro LED的生產成本降低,將有機會導入電競監視器市場,逐漸取代Mini LED背光技術,而強調高亮度及耐高溫的車用顯示器也將有機會成為下一波Micro LED應用需求的潛在商機。

 

日前甫結束的SID Display Week 2019中,Micro LED技術新品競出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。包括錸寶科技與錼創簽署合作意向書,將共同開發用於可穿戴設備的下一代Micro LED技術;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天馬也攜手錼創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穿透率超過60%的7.56吋Micro LED顯示器,超窄邊框達0.68mm,將可望應用於車用市場。

 

另外,加拿大新創公司VueReal宣布,已申請專利的自對準技術將帶來高顯示畫質的應用,將可創造30,000 ppi的Micro LED陣列,並預計從6月開始接收其產品樣品的訂單。

 

工研院也透過巨量轉移技術,在SID展示將Micro LED以及Mini LED大批量轉移至不同的基板材料,如PCB、PI等,由於PCB平整度較差,導致PCB基板的Micro LED 製程難度高,工研院則展現直接將三色的Micro LED大量轉移至PCB板的巨量轉移技術,對於提升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將帶來助益。(新聞來源:Digitimes)

 

 

回列表

 

更多最新消息

 

TOP